Chapter 1 – 电路分析基础(2)

前文我们提及了电路的基本参量和相关元件,分析了电压源、电流源及它们之间的等效替代,接下来的部分则是运营相关参量对电路进行分析,主要依靠的便是基尔霍夫定律(Kirchhoff laws)、支路电流法以及叠加定理

支路、结点、回路、网格

在了解定律之前,先明晰电路拓扑结构中的一些基本概念,它们是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石。

考虑如下电路:

支路(Branch)

支路是指一个或多个二端元件串联而成的路径,是构成电路的基本单元。图中有

  • 图中有$U_{s1} – R_1$,$U_{s2}- R_2$,$I_s$三条支路

节点(Node)

节点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

  • 图中有两个节点,即三线汇交处

回路(loop)

回路是指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。从一点出发,沿支路行走,最终回到起点,且中间不重复经过任何结点。

  • 图中有三个回路,分别是$U_{s1} \rightarrow R_1 \rightarrow R_2 \rightarrow U_{s2}\rightarrow U_{s1}$、$U_{s2} \rightarrow R_2 \rightarrow I_s \rightarrow U_{s2}$以及$U_{s1} \rightarrow R_1 \rightarrow I_s \rightarrow U_{s1}$

网孔(Mesh)

网孔是指内部不包含任何其他支路特殊回路

  • 图中包含两个网孔

所有网孔都是回路,但并非所有回路都是网孔

基尔霍夫定律(Kirchhoff laws)

明晰上述概念后就可以给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形式了。该公式存在两个形式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– KCL以及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– KVL

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– KCL

  • 在任一时刻,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之和(即电荷守恒)。
  • KCL 是针对结点的定律。要列写 KCL 方程,必须先识别出电路中的所有结点。每个独立结点都可以列写一个 KCL 方程。

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– KVL

  • 在任一时刻,沿一个回路绕行一周,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(即能量守恒)。
  • KVL 是针对回路的定律。要列写 KVL 方程,你必须选择闭合的回路

为什么常用网孔? 

虽然我们可以选择任何回路,但选择独立回路(特别是网孔)是列写 KVL 方程最方便、最系统,可以避免列出冗余的、不独立的方程。网孔分析法就是直接建立在网孔概念之上的系统化分析方法。

支路电流法

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、最直接的一种系统化方法,可以说是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直接应用——即以支路电流为待求量,应用KCL、KVL列些电路方程组,求解各支路电流的方法。

  • 需要的方程个数与支路数量相同
  • 方程要求各自独立
    • KCL:对于有 n 个结点的电路,只有 n-1 个独立的KCL方程。通常选择参考结点(接地结点)以外的其他结点。
    • KVL:选择独立回路(通常是网孔)来列写方程。需要列写的KVL方程数为 b - (n-1) 个,其中 b 是支路数。
  • 首先要求设定参考方向,依据计算结果的正负号决定实际方向

需要注意的是,支路数 b 越多,支路电流法需要解的方程就越多,计算也会变的越繁琐。因此对于复杂电路,我们通常会使用更高效的方法,如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,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需要求解的方程数量。

节点电压法(可选)

此方法非机电类似乎不做要求

结点电压法的核心思想是:

  1. 选择一个结点作为参考点(即“接地”,电位为0V)
  2. 将其余各结点相对于这个参考点的电压设为未知变量(这些电压称为“结点电压”)。
  3. 对每个非参考结点,自动应用KCL来列写方程
  4. 求解这个方程组,得到所有结点电压
  5. 一旦所有结点电压已知,电路中任何支路的电流、电压和功率都可以轻松求出。

它的最大优点是方程数量少。对于一个有 n 个结点的电路,结点电压法只需要列写 n-1 个方程。而支路电流法需要列写 b 个方程(b 是支路数,通常远大于 n-1)。因此尤其适用于结点数少于网孔数的电路。

网孔电流法

要求同节点电压法

网孔电流法的核心思想是:

  1. 为电路的每一个网孔假设一个环绕其流动的电流,这个电流称为“网孔电流”。
  2. 这些网孔电流就是要求的未知变量
  3. 对每一个网孔,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(KVL)来列写方程
  4. 求解这个方程组,得到所有网孔电流
  5. 一旦所有网孔电流已知,电路中任何支路的电流都可以表示为相关网孔电流的代数和,进而可以求出电压和功率。

它的最大优点是方程数量等于网孔数,对于网孔数少于结点数的电路(特别是平面电路)非常高效。而且KVL方程自动满足KCL,无需再单独考虑电流关系。

叠加定理

叠加定理的核心思想是: 在线性电路中,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,等于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,在该支路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。

非选定(不作用)电源的处理

  • 电压源视为短路
  • 电流源视为开路

那么步骤就很简单了:定义目标、分解电路并计算分量、代数叠加、得出结论

考虑以下栗子:

欲求电流 $I$ ,考虑运用叠加定律分电源进行求解,最后叠加。

考虑左图,此时忽略电流源,视为断路

电路等效于拥有一个电压源的并联电路此时 $I=\frac{8V}{(4+4)\Omega}=1A$

考虑右图,此时忽略电压源,视为短路

此时电路等效于两个并联电路进行串联,那么 $I$ 为 $4\Omega-4\Omega$ 电路上的分支电流,此时$I=10A\times\frac{4\Omega}{(4+4)\Omega}=5A$

最后加和即可

但有些地方需要注意:

  • 只适用于线性电路:叠加定理只能用于由线性元件(电阻、电感、电容)和独立电源构成的电路。绝对不能用于非线性电路,例如含有二极管、晶体管等的电路。
  • 只能用于计算电压和电流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功率
  • 在分解电路后,需要为每个分电流和分电压设定参考方向(通常设定为与原电路待求量的总方向一致),且在最后叠加时,必须根据这个参考方向来决定是“加”还是“减”。方向相同则加,方向相反则减

戴维宁定理(Thévenin’s Theorem)

戴维宁定理的核心思想是:任何一个含有独立电源、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线性单口网络(二端网络),都可以被一个简单的等效电路所替代。这个等效电路由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成。

这相当于封装一个黑箱,我们不关心黑箱子中的具体实现,只需要知道它相当于一个电压源和一个串联电阻就行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与叠加定理一样,戴维宁定理只适用于由线性元件(电阻、电感、电容)和独立源、线性受控源构成的电路。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受控源的处理,在进行求解时,独立源要置零,但受控源必须保留,并将其视为电路元件的一部分。戴维宁等效电路只是在端口处的电压-电流关系(V-I特性)与原电路相同。它并不代表原电路内部的功率消耗等情况。最后,定理应用于具有两个端子的一个端口网络。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